[初中化学]溶解度曲线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

时间:2021-04-14 18:29       来源: 未知
[初中化学]溶解度曲线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完美结合

  人教版教材中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分析为:

  从二者转化表中可以看出:

  (1)对于温度二者的方法是相反的;

  (2)对于改变溶质和溶剂的其它两种方法也应该是相反的,但原图中并未显示出这些信息;

  改编一:利用二者转化方法[初中化学]溶解度曲线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完美结合相反,可以将图形改编如下:

  改编二:把结晶方法增加到图形中

  通过此图可以看出:

  (1)饱和溶液继续降低温度会析出晶体,是常见的结晶方法──冷却结晶。这也是对常见俗语“冬天捞碱”的解释;

  (2)饱和溶液继续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,是常见的结晶方法──蒸发结晶。这也是对常见俗语“夏天晒盐”的解释;

  但以上方法仍然有以下不足:

  (1)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时,对于改变温度的方法就不能再适应;

  (2)方法较多,记忆容易出错;

改编三:与溶解度曲线结合的图示法

  (1)从图中可以看出溶液的二种状态,饱和状态B、C、D点;不饱和状态A点;

  (2)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的基本策略是离开曲线或接近曲线;

  (3)溶质与溶剂的各种操作始终相反(图中用白色字体显示能直接观察出来的转化方法,黑色字体则是通过逆向思维得出来的方法)。

  改编后的方法有以下优点:

  (1)转化原则简单易于记忆;

  (2)不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影响,只要画好图形,仍然适应。

  (3)能看出溶液转化时质量分数大小的基本原则:溶液中溶质增则质量分数增,溶液中溶质减则质量分数减。

  典型例题解析:

  例1:(河南2011天原杯预赛)18.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,甲物质的溶液分别处于图像中a、b、c、d、e五个点时,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

  A.c>d=b>a>e B.c=d>b=a  C.a=b>c=d=e D.c>a=d>b=e

  溶解度曲线图中纵坐标中能观察出溶液在a、b、c、d、e五状态时溶质质量的多少情况,根据溶液中溶质增则质量分数增,溶液中溶质减则质量分数减可以快速得出答案为c>a=d>b=e,即选择D

  例2:20℃时,分别将等质量的甲、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,充分溶解后,可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。20℃时    (填“甲”或“乙”)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。图2表示的是甲、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。要使甲试管中的剩余固体继续溶解,可采用的方法有    、    。

解析:该题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认识溶解现象,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,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等内容。该题综合考查了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,判断溶液饱和与否的外部特征是有溶质的剩余,将等质量的甲、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,充分溶解后,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:20℃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,甲固体有剩余;

  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,要实现饱和到不饱和的转化,在分析时可以在曲线下方找到点A,画出到达曲线的方法,可以得出转化方法为:减少溶质和降低温度,根据溶质与溶剂方法相反的原则,可以将溶质减少的方法变为增加溶剂。

  作者简介:姚小伟,男,现年40岁,中共党员,中学一级教师,省级骨干教师,1990年毕业于洛阳市新安师范,从毕业至今一直担任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,曾担任过九年级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学。曾两获获洛阳市优秀老师,新安县优秀教师;省级骨干教师、洛阳市教育系统业务标兵、新安县教育系统教改能手等荣誉称号;多次获省级、市级优秀辅导员

  更多中考信息》》》新东方网中考频道

  新东方报名系统》》》我要报班

(责任编辑:沈甜甜)

[初中化学]溶解度曲线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完美结合

文章来源: http://www.njgczsgc.com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njgczsgc.com/gxfw/6736.html

« 上一篇:军校和和普通大学有哪些
» 下一篇:冬至问候短信:冬至给情

相关推荐